首页   >>   正文
新闻中心

【师生热议本科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共议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2021年04月01日    作者:整理编辑:张莉 钟秀玲 向宇晴 审稿人钟秀玲阅读量:


3月23日,全院召开一流本科教育大会明确指出,“十四五”要全面提升一流本科教育质量,全体师生要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要以“进京赶考”姿态答好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考卷”,要坚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引领,以核心骨干(特色)课程教材编写为抓手,畅通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奋力推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会后,专业任课教师们纷纷就如何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各抒己见。

院教代会主席贺安全副教授:坚持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理念,把学院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拓展服务职能,配合学院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讲课竞赛等活动,做好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等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培育优秀课程团队,以课程质量提升推动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

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特等奖获得者、审计学专业教师代表伍梅老师: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学院召开本科教育专题推进会,理清形势,分享经验,鼓励老师们抓住机遇,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实现一流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学院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促使william威廉亚洲官网老师的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动力更足。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讲、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代表郑可博士: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铸就一流本科专业的基石,更是一线教师们真正创新性实践“新文科”、“新农科”建设理念的前沿阵地。在当前数字通用技术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高效支持且各类课程资料和信息开放式获取的新背景下,一流课程的课堂本身应当聚焦五维建设:一是强化价值引领,输入积极而符合时代价值的观念和信念是课程思政的使命;二是提升课程内容的高阶性,课堂教学内容应当积极融入最前沿的研究动态、最新的理论思考、以及最创新的企业实践,打开学生观察和思考世界的窗口;三是促进教学手段创新,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日益成熟的今天,课堂本身应当重视对技术和平台的充分使用,促进旨在提升学生参与性、互动性的教学手段的创新;四是重视课堂过程,一流课程应当从结果导向全面转向过程导向,教师的身份从讲授、督促和评价,转变为引导、支持和管控。五是课堂学习过程成为前沿知识的探索地、思想启智的辩论营以及师生共创的工作坊。

校教学督导、院教学督导组组长郑循刚教授: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下,以质量文化为引领,围绕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要求,不断学习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增强自身能力,督导评结合,以督评为手段,以督导为重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督导方式和督导手段,提高督导效率。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博士、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代表穆钰副教授:我将为培育一流课程、打造一流专业、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不断奋斗。融入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助力提升专业竞争力,做好国际化联合办学。立足商科背景,发挥学校优势。传承党、校百年精神,培养农、商一流人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代表汪为博士:一流课程不仅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尝试实行探究式、自主式的学习模式,构建起学生能够深度学习,运用高阶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还应积极探索新思路,提升课程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打造优秀课程团队,通过课程质量的提升推动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

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代表张良副教授: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以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四个服务”,以生为本、不断革新,高标准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以培育“正思德、厚基础、强技能、懂管理、会研究、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应在紧盯时代前沿、超前战略规划,做好课程教学研用“四位一体”顶层设计,突出人文精神和健康人格、强化“育德先行、印红于专”的同时,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教学、科研、实践各环节,构建课程人才培养动态调整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并不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完善教学评价激励体系。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师代表黄滢博士:作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一名普通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加快适应新农科发展要求和新时期国家教育战略,把潜心教学内化为个人自觉,加强教学改革探索,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引入参与式、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与此同时,强化对学生实践实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培育地区级创新创业成果。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归口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后,我们应发挥个人力量积极促进专业人才培育定位转型和专业特色发展,形成人才培养和一流本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建设。

管理学实验中心教师代表鄢彩霞老师:一流本科建设和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均是个系统工程,实验课程是本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学院实验教学开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场所。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实验中心一直秉承着竭尽所能辅助本科教学的宗旨,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积极走出去学习同类实验中心的先进建设理念、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