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william威廉亚洲官网人文社科学者中唯一入选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她是william威廉亚洲官网包揽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部三大重要基金课题立项的第一人。
这么牛的女博导怕不是挺严肃刻板的“灭绝师太”吧?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王芳教授会告诉你:“我分明不是这个样子。”
下功夫的平凡人
没有教授给人的严肃印象,也没有博导给人的苛刻之感,温婉端庄,沉着大气,这就是王芳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在国内学界一说起循环农业经济研究,王芳是公认的领军人物之一。
自1998年留校成为一名助教开始,她一直耕耘在农村资源利用管理、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等领域,先后主持主研国家自科/社科课题10项,国家星火重点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单篇以7.044高居william威廉亚洲官网人文社科文章影响因子榜首。
令人佩服的成绩不仅在科研上。
作为学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博士授权点负责人,她带领农经学科2017年获得教育部学科评估B-的好成绩,而农经本科专业则入选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建设本科专业。
作为四川省研究生教改创新团队带头人,她承担了多门本硕博前沿高难度课程,近五年教学7859课时,教学满意度100%;近五年指导本科生在A类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她担任班主任的本硕班获评校“优秀班集体”,32%的学生升学攻博;她指导的项目在“挑战杯”中进入全国决赛并获得william威廉亚洲官网首个该赛事的人文社科类二等奖,还有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立项。
作为四川省农业农村智库专家,她为相关部门撰写政策建议报告10余份,其中3份被省委省政府采纳。
“我只是花的功夫多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背后是她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坚持和努力。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如今电脑一秒完成的数据她可以熬夜算上整整一个星期。在2002年欧盟项目的研究中,她带研究生去彭州乡下调研,每天早出晚归,步行到每一户人家,整个星期过着“忙起来不知什么时候有饭吃”的日子。夏季,她曾顶着烈日三顾茅庐了解企业生猪生产情况,也曾在海拔3000多米的川西北高原上的两个牧户间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身怀六甲时,她克服身体诸多不适,咬牙坚持拿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老师总在工作。”同事眼中的王芳认真负责,晚上11、12点加班是常事。虽然也感叹“一天24小时做事都不够用”,但忙碌在王芳这里似乎沉淀为了一种从容、沉静和坚毅,“人要先完成自己的责任,再享受生活。我只是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情怀的学者
从事农经研究和教育事业20多年,工作在王芳这里从一开始的完成任务,到越来越深的责任,再到今天,已经逐渐酝酿成了一种情怀。要通过自己的研究让中国的农村更美,用自己摸爬滚打的所得帮助学生成长得更快更好,渐渐成了她越来越强烈的理想信念和使命。
作为多地农业智库专家,王芳指导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申报,50余项国家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担任10余家合作社首席顾问,为三省20余地提供农村建设咨询服务。这其中很多工作是义务的。比如邛崃市绿环畜禽粪便收集服务专业合作社从成立到发展至今5年多,她一直为其提供免费的咨询和帮助,现场指导20余次。
农经学科保持不错的发展势头,背后有她倾注的大量心血,因为“学科发展了,才有更多的人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做事情”。农经学科点所有博士论文,无论是否自己指导,她都会一一读过多遍。为了把关学生预答辩论文,她在繁重的学科事务和科研中挤时间,与博士生挨个谈话,帮助他们做好送审前的论文框架调整。最多的时候,她曾一天内完成了对7名博士生“私人订制”式的指导,若不是提前对论文了若指掌,这根本不可能办到。还有其他相近专业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训练、科研兴趣培养、毕业选题、调研实践……只要学生愿意来请教,她从不推脱拒绝。“现在的学生可能是学习的能者,但他们缺失了很多东西,比如体能、健康,又比如一些天性。”在她看来,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细致的关心和指导。即使身在国外,学科的事她也不曾松懈。因为时差,为了在国内的工作时间把学科各种事务处理好,在荷兰做访问学者期间她几乎是每天凌晨3:00起床,以至于回国后大半年才把紊乱的生物钟纠正回来。
“社会是棵大树的话,良好的教育体系就是自然界的肥沃土壤,土壤出问题,树也会枯萎,而老师就是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她习惯把目光放远来思考自己从事的事业,尤其是从荷兰访学归来,心中的使命感变得更为强烈。关注各类社会新闻,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关注教育的发展,关心身边每个学生的状态和想法……她自嘲自己是进入了“忧国忧民”的状态。
爱智慧的人生
“工作、家庭、兴趣爱好……人需要构建自己的世界,构建自己生存的不同圈层,圈层越丰富构建起来的生态系统才越健康,人才能越完整。”与王芳的交谈会发现,她的一些看法透着智慧的光芒。
她极爱读书,即便成为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后,阅读的习惯她也一直保持,而且最爱读的仍是哲学。与她聊天,亚里士多德、谢林的名字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她从小在康巴山区长大,为了生计,母亲要求孩子们空余时间都帮忙做计件劳动,补贴家用。那时,书对于王芳就是稀缺资源,读书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当她因山体滑坡封路徒步走到雅安,穿着糊满泥巴看不出本色的裤子迈进川农大,她才“走向新生”。大二,她开始泡图书馆,一排排书架挨着读。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她还和朋友开展了一场持续半年的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
王芳这样总结大量阅读带给自己的改变:“读书让我变得更平静,也让我有了思想和想法,开始学会一日三省反思自己的状态,变得能包容接纳更多东西。”此后,无论是面对工作的压力还是生活的重担,或者是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际遇,她都尝试以开放的胸怀、平静的心态去接受。
“几个世纪/星云储载的灵魂/让我遇见……沟通两个世界的存在/形而上,抑或纯粹理性/化身教堂的钟声/如海涅说,没有什么生平……”这是她在一首《致康德:纯粹与美》中写下的句子,像这样分享感悟和生活的小诗不时出现在她的朋友圈。
不仅是写诗,她还蹦迪、练书法、搞微商、学黑客编程,她能在篮球场上纵横,敢在羽毛球场上单挑非专业男生,她可以用一小时跑完10公里马拉松,也愿意花两三天完成一个纯手工木盘,还能抽空天天当网站版主“爬格子”写诗歌和音乐鉴赏评论……你能在意料之外的许多圈子遇见王芳,她富于“人味儿”和“烟火气”的生活离人们印象中的博导相去甚远,但不可不谓十分精彩。说起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她粲然一笑,“要表示自己还活着嘛”。
其实,各种兴趣爱好积累的丰富经验帮助王芳大大提升了工作质效。运动让她有足够的体能应付高强度工作;懂计算机让她自己就能轻松解决电脑变慢等问题,处理大量科研数据时省时省力;了解微商的具体运营流程,让她在指导学生学业和创新创业等方面更为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好书、积累丰富的体验,这些才能成就一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命,那是其他人无法复制的。”对于王芳来说,保持开放心态,充分体验、用心感受书本和生活教给的一切,这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更丰满,同时也让作为教师的自己能教给学生更多。